close

Big-Endian 和 Little-Endian 並不是計算機工程師定的名稱,而是英文作家 Jonathan Swift 在將近 300 年前創造的名詞!這個名詞出現於 Swift 創作的著名小說 “Gulliver’s Travels”,中文通常翻譯作《格利佛遊記》或者《大小人國歷險記》或者《小人國歷險記》之類的,許多讀者大概在童年時期讀過這本書的童話版節譯本。這部故事書裡,有一個虛構的『小人國』,稱為 Lilliput。格利佛意外抵達 Lilliput 的時候,該國正在內戰。內戰分成兩大派系(沒有派系就沒有內戰):Big-Endian 和 Little-Endian。



Big-Endian 和 Little-Endian 為了一件很可笑的小事而分成派系: Big-Endian(保守派)堅持要從雞蛋比較大的那一頭敲開蛋殼(大頭開蛋),而 Little-Endian(改革派)堅持要從雞蛋比較小的那一頭敲開蛋殼(小頭開蛋)。雞蛋比較大的那一頭叫做 big-end,因此支持大頭開蛋者就叫做 big-endian;同理,另一派就叫做 little-endian 了。作者其實可能要藉用這個情節,來諷刺當時在英國的政治與宗教時事。



後來,計算機科學家也在爭吵關於 byte order 的問題:究竟是把高位的字元放在前面比較好、還是放在後面比較好?一位當時在美國南加大的計算機科學家 Danny Cohen 在 1980 年 4 月 1 日,發表了標題為 “On Holy Wars and a Plea for Peace” 的文章(後來在 1981 年刊登於 IEEE 的 Computer 期刊),把這場計算機科學家的論戰比喻成格利佛在小人國遇見的 Big-Endian 和 Little-Endian 兩派之內戰。這是非常有趣的譬喻,一直流傳至今,成為這兩種硬體設計理念的正式代名詞。



Jonathan Swift(1667-1745)出生於愛爾蘭,跟牛頓(Issac Newton)一樣是個遺腹子;Swift(通常譯為『斯威夫特』)比牛頓年輕 25 歲,雖然是當時英格蘭社會的重要知識份子之一,但是一生的工作主要在神學與文學方面,不曉得他知不知道牛頓的偉大創作。 Swift 傳世的作品主要有三件,1726 年(59 歲)出版了《格利佛遊記》。航海、發現、內戰、理性主義與宗教意識的對峙,這些 Swift 時代的主要社會事件,全都以幻想、諷刺的方式,寫在他的小說裡,為他的時代留下幽默的見證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at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